“走近一線檢察官”直播活動:跨區域履職守護長江之清
今天,檢察君帶你走進公益訴訟案件現場“回頭看”!這次鏡頭對準的是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它是全國首個跨區域生態環境檢察專門機構,擔負著長江流域重慶段跨區域生態環保公益訴訟檢察職責。該院跨區域履職辦理的“第一案”,是一起特大跨區域向長江干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如今,危廢管理專項整治推進得如何?被污染的河水水質恢復了嗎?一起來看看吧。
4月8日, 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與重慶市檢察院聯合舉辦第54次“走近一線檢察官”微直播活動。截至4月8日12時,該活動話題總閱讀量達10.8億次,討論量118.7萬次。
8:00

8:00,“今天我們兵分兩路,對我們的跨區域履職第一案進行‘回頭看’:一組去大足區查看危廢管理專項整治推進情況,一組去長壽區檢查沙溪河水質恢復情況,然后在龍溪河長壽墊江交界段集合,與參與河庫保護活動的青年志愿者‘河小青’開展聯合巡河。”一大早,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劉一亮便召集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干警,安排今天的工作。
8:15

“準備好水質快速檢測設備和無人機,我們就出發!”檢察二部副主任戴粵叮囑助理們做好準備工作。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作為全國首個跨區域生態環境檢察專門機構,建立了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工作站和遠程指揮平臺,采購了無人機、取證勘查箱等辦案裝備,辦案技術保障和辦案效率實現“雙提升”。
8:30

“雖然損害后果發生在長壽區,但責任源頭在大足,我們今天去跟進大足危廢專項整治推進情況。”前往大足的路上,檢察官們討論著案情——去年4月,重慶市大足區某企業將30余噸輪胎煉油裂解殘渣廢液“跨區”非法傾倒在長壽區某地雨水井,造成長江干流嚴重污染。大足環保部門未及時發現查處該企業違法行為,兩江地區檢察院向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
8:50

檢察官們到達大足區生態環境局,就危險廢物專項整治推進情況召開座談會。“收到檢察建議后,我們加強了危廢全流程監管,完善了重點監管單位清單。”大足區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王成東介紹道,現在已逐步構建起從督促企業建章立制、主動申報到規范貯存標識、轉移處置的一套完整監管體系。
9:10

座談結束后,劉一亮與王成東來到一家危險廢物產生重點監管單位。“你們產生的危廢是怎么處置的?” 面對劉一亮的提問,該企業負責人一邊介紹一邊帶領二人來到產生危廢的車間、危廢暫存間等重點場所實地查看:“我們設置了危廢管理員,專門負責將危廢收集打包入庫、記錄臺賬。”
9:30

“每月產生的危廢都交給了有資質的第三方企業集中收集轉運,臺賬上記錄著每一次轉運情況。”企業危廢管理員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通過專項行動及加強日常監管,現在企業在危廢產生收集轉運等方面做得確實比較規范。”看到該企業危廢收集貯存規范有序,檢察官對這次專項整治行動更加有信心了。
9:45

離開危廢產生重點監管單位后,大足區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王成東又與檢察官一起來到區危廢集中收集轉運試點單位——重慶明珠鵬城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我區向市生態環境局申請了危廢集中收集轉運試點,力求有效解決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處置難的問題。”王成東介紹了該局在危廢處置監管上的“關鍵一招”。
10:00

“以前我以為檢察院是來找茬的,現在才知道是來解決問題的。”大足區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王成東不禁談起了自己從“怕”檢察到“盼”檢察的心路歷程。去年,兩江地區檢察院與大足區生態環境局簽訂了《檢環執法合作協議》,建立7項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我們要繼續在跨區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等方面加強協作,合力推動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10:10

“回頭看”第二小組到達長壽區沙溪河。“第一次來勘查時又臟又臭,如今恢復得真不錯。”檢察二部檢察官助理黃劍萍看著清澈的沙溪河感慨道。之前案發時,現場水體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酚、苯胺均超過國家標準數百倍,造成約4公里伴有惡臭的褐色粘稠狀污染帶,長江流域3000余噸水體嚴重污染。
10:20

“飛一下無人機,我們看看這幾公里水域的情況。”檢察技術人員張栩頔操作著無人機對河流上下游、左右岸進行航拍巡查。無人機航拍的高清畫面顯示,附近長江干流及支流水質清澈,水面無明顯油污。為準確了解水質情況,戴粵提出前往河邊采取水樣,進行現場快速檢測和備檢。
10:35

黃劍萍和張栩頔迅速使用便攜式水質快速檢測儀進行現場檢測。“COD和氨氮的檢測值出來了,分別是18mg/L和0.9mg/L,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兩人一邊等待著總磷和總氮的消解,一邊記錄著數據。”戴粵看著數據說:“我剛聯系了長壽區生態環境局調取近一年的水質檢測報告,了解案發以來水質變化情況。”
10:50

離開沙溪河,戴粵等人又趕到龍溪河與“河小青”們開展聯合巡河。“河小青”是參與河庫保護、助力河長制的青年,他們通過垃圾清理、文明勸導等方式,為重慶市4500余條大小河流的生態環保提供志愿服務。重慶目前有2萬多名“河小青”青年志愿者,組建了40支區縣“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務隊。
11:05

“今天我們重點查看有無污水直排、亂占岸線等情況。”在聯合巡河地點——龍溪河長壽墊江交界段,戴粵與“河小青”志愿者們確認巡河任務。為有效拓寬公益訴訟線索來源渠道,該院通過與重慶市志愿服務中心簽訂“檢察官+河小青”協作機制,為生態環境保護增加2萬多雙“公益眼”。
11:20

路過的群眾對正在巡河的檢察官們產生了好奇,“你們是干啥子的喲?”“我們是兩江地區檢察院檢察官,主要負責辦理長江流域重慶境內發生的跨區域生態環保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今天我們和青年志愿者一起巡河,查看有沒有污染問題。”戴粵向群眾介紹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的職能。
11:35

“如果發現污水直排長江、亂占岸線等情況,用手機拍個照、定個位就可以向我們舉報了!根據線索情況可能獲得500至5000元的獎金哦。”黃劍萍指著“兩江地區檢察”公眾號二維碼,向群眾宣傳起了公益訴訟線索舉報的方式。“要得,這是好事情,支持支持!”有群眾邊掃二維碼邊說。
11:50

“今天沒有發現污水直排的情況。”“我們每個月都來,龍溪河沿岸白色垃圾少多了,水也好多了。”“河小青”志愿者和檢察官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反饋巡查情況,感慨著龍溪河的變化。戴粵一邊點頭一邊填寫《巡查日志記錄表》。1個小時,3公里河岸,今天的“檢察官+河小青”聯合巡河活動順利結束。

以公益之名,跨越山水之間。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成立一年來,督促復墾耕地31.17畝,修復被污染農田401畝,清理危險廢物36.77噸,清除長江水面漂浮垃圾等4.05噸,修補污水管網2.11公里,清理非法占用長江岸線資源和河道1.7公里,努力打造出“長江上游重慶段生態環保檢察名片”和“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名牌”。
中國檢察新聞網摘編: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