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老區看振興丨一枝一葉做文章
緊盯政策落實、資金補助,福建安溪把監督觸角延伸到茶產業發展全過程
一枝一葉做文章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寶福 通訊員 安洛德

圖為近日,福建省安溪縣紀委監委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聯合西坪鎮紀委了解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林偉彬 攝
初秋時節,疊翠流金,走進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鎮德茗茶葉專業合作社,茶樹漫山遍野,三五成群的茶農在茶園里除草、施肥,為即將到來的秋茶采摘做足“功課”。
地處閩南的革命老區安溪縣,茶產業是當地兩大重要民生產業之一,全縣80%的人口從事涉茶行業,無論是在過去的脫貧攻堅“戰場”上,還是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鄉村振興工作中,始終“扮演”著分量極重的角色。
“我們堅持把茶產業發展作為基層監督的重點,緊盯政策落實、資金補助、產業鏈條和茶農急難愁盼問題,建立‘統分結合’監督機制,一件一件督,一項一項促。”安溪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劉木釵介紹,“統”就是縣紀委監委組建涉茶產業監督專班,建立以“監督清單、督辦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為主要內容的工作臺賬,既統籌協調、貫通發力,又針對涉茶重點事項、重點領域開展提級監督;“分”就是發揮涉茶職能部門中派駐紀檢監察組的“近鄰”監督優勢和鄉鎮紀委的“前哨”作用,分層級分地域開展過程性監督、穿透式監督,上下聯動護航這一特色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
“錢拿到了,我們添置、更換了部分老舊的茶葉加工設備,再過一個月左右秋茶采制時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面對當地紀檢監察干部的回訪,某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興地說。
今年5月,安溪縣紀委監委涉茶產業監督專班對茶葉專業合作社補助資金落地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發現部分鄉鎮下撥資金不及時問題。監督專班一方面開出督辦清單,督促整改落實,另一方面,開列監督清單,由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會同鄉鎮紀委,以“組地”聯動監督的方式開展“二次督查”,確保補助資金足額及時發放到位,發揮應有作用。
“合作社是茶葉規模經營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日常監督的重點。”西坪鎮紀委書記謝杰峰介紹,在具體實踐中,他們緊盯合作社獎補資金發放、職能部門技術支持服務等有關情況,著力發現扶持茶產業相關工作中不積極履職、不擔當不作為問題,推動解決茶農的揪心事煩心事。
“我把自家的一畝多茶園流轉給合作社統一管理,平時就在合作社干活,一年下來,工資收入和分紅收入起碼有4萬多元,比以前強多了。”已經在德茗茶葉專業合作社工作的老王對此感受頗深。
老王曾經是一名貧困戶,雖然在幾年前就脫了貧,但由于文化水平低、自家茶園少,收入主要還是依靠打零工,很不穩定。去年,謝杰峰在一次“訪民情”中發現這一問題后,向鎮黨委反饋。后來,在鎮相關部門的協調下,老王加入了德茗茶葉合作社,并被聘用為茶園管理員,收入有了新的保障。
“群眾加入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既能拿分紅,還能得務工費。”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程榮說,經過發展,該縣已有茶葉專業合作社1636家,帶動全縣58%的農戶集約化發展茶葉生產,成為以茶葉助推產業振興的“新引擎”。
電商產業的發展,也為當地茶產業的“二次騰飛”注入了強勁動力。2022年該縣涉茶電商交易額達80.47億元,活躍網商數9886家,從業人員7萬多人,位列全國縣域茶葉電商銷量首位。
“電商補助資金發放到位了嗎?產品銷售渠道暢通嗎?電商支農做得怎么樣?”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駐縣工信商局、市場監管局兩個紀檢監察組把涉茶電商作為派駐監督的重點,用好“組組聯合”機制,圍繞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工作安排,深入開展監督。
“從項目實施到資金落地、從電商培訓到品牌培育、從平臺扶持到帶動輻射,全方位、全過程介入,發現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整合資源力度不夠、業務培訓及支持效果不明顯等問題12個,督促相關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立行立改。”駐縣工信商局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林木象說。
茶產業發展除了受市場環境的影響,有時也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因時因勢調整監督“探頭”,奔著問題去,跟著問題走,盯著問題改。
“本以為只能‘自認倒霉’,沒想到一撥保險電話,馬上就有人來為我們定損,走理賠程序,這下我就放心了。”不久前,第5號臺風“杜蘇芮”給當地帶來強降水,祥華鄉祥華村村民老張的茶園部分損毀,茶園統一保險政策讓他少了一份擔憂。
此前,當地不少鄉鎮紀委在入戶訪查中發現,茶農對旱災、水澇等災害造成茶樹受損的問題反映強烈。在安溪縣紀委監委的推動下,當地在全省率先開展財政補貼型茶葉種植保險,由縣財政局對全縣60萬畝茶園進行統一投保。
“我們將立足構建現代茶產業體系,持續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茶產業發展的每個環節、每個部位,為全面推進老區的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安溪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中國法治新聞網摘編: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