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訊(辛國棟)為進一步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渠道,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發揮廣大農村勞動力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陜西省咸陽彬州豳風街道積極開展各類農村技能人才培訓,推動勞務輸出由勞力型向技能型轉變,促進了鄉村振興培養儲備實用人才。
做實培訓需求“大調查”。街道組織力量進村入戶,從文化程度、就業愿望、創業意愿、技能水平和就業狀態等方面進行精準調查摸底,以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農村新生勞動力、穩定就業半年以上農民工和返鄉農民工為重點,根據實際,建立農民工技能培訓需求數據庫。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培訓需求信息,進行訂單培養,對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和有輸轉意愿的農村勞動者,開展煤礦務工、旅游服務、汽車修理等本地市場需求較大的職業技能培訓。
做好技能培訓“大平臺”。堅持按需培訓的原則,根據街道前期脫貧攻堅產業規劃發展實情,邀請縣農業農村局的果蔬、畜牧養殖專家到街道各村開展畜牧養殖、果蔬種植、中草藥培育等專業技能培訓。通過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教的方式,每季度定期組織農民工開展特色種植技術培訓和電子商務培訓,提升群眾科學種植水平和“互聯網”交易的能力,促農增收。
做優勞務輸轉“大市場”。圍繞解決農民工務工難、用工企業招工難的問題。街道因地施策、培養人才、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一是發展旅游服務型人才。鼓勵發展庭院經濟,對利用自家房屋改造農家樂的每年補貼1.2萬元,對外來客商免除一年房屋租金,目前,已發展農家樂15戶,預計每年每戶可增收5萬多;二是發展非遺文化型人才。成立旋木工藝加工合作社,吸納會員12人,發展旋木工藝加工作坊12家,采取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模式,年銷售收入可達到80萬元;三是發展職業技術型人才。依托煤礦資源,成立煤炭運輸合作社,吸納會員22戶,運輸車輛24輛,裝載機5臺、挖掘機4臺;目前,勞動力轉移就業885人,其中就近到各煤礦務工人數達到284人。
下一步街道將以大力培養農村技能人才作為精準施策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渠道。結合街道實際和群眾需求開展各類技能培訓班,充分發掘群眾勞動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群眾技能創業,技能致富,技能增收,技能實現人生價值,助力豳風街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公共新聞網責任編輯: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