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丨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一步強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今天,黨建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部分相關重要論述,邀您一起學習領悟。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傳承、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建設全媒體,更加注重網絡內容建設,讓網絡空間正氣充盈。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在聽取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黨,黨的百年奮斗凝結著我國文化奮進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成立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次參觀考察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國家版本館,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江蘇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積極參與建設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要大力發展現代科技、教育事業,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扎實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創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推進書香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現代文明程度。
——2023年7月7日,習近平在聽取江蘇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
中國法制新聞網摘編: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