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道 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白皮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系統闡述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理念愿景、實現路徑、實踐成就和世界意義,全面介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的豐碩成果,闡明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同各國一道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
2013年秋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由此開啟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這一倡議有何鮮明特點?如何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記者采訪了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
共建“一帶一路”是世界各國開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廣闊舞臺,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公平性和國際性
記者:作為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何鮮明特點?
胡必亮: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到:“‘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

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是“一帶一路”倡議首個實體平臺項目,成為哈薩克斯坦直抵太平洋的出???。近年來,中哈兩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途經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馳騁不息。這條“絲綢之路”上的“鋼鐵紐帶”,讓連云港與阿拉木圖兩座城市分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圖為貨輪??吭谶B云港港集裝箱碼頭。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供給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的公共產品,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一些國家參與共建并從中獲取實際利益,并不影響其他國家也從參與共建中同樣獲取實際利益,參與者越多,大家共同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并不存在利益矛盾和利益沖突問題,這基本符合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特征;同時,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收益將在所有參與共建者之間實現公平分配,而不是由任何一個或少數幾個國家專有或將其他參與共建國家排斥在受益范圍之外,這也基本符合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特征。
總的來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鮮明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特性:開放性、包容性、公平性和國際性。共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是世界各國開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廣闊舞臺。各方平等參與、溝通協商、集思廣益,各自發揮比較優勢、互學互鑒,尋求各方利益交匯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最終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的轉化,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記者:如何看待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
胡必亮: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的轉化,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作為國際公共產品,其成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一帶一路”構建起了全球更好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體系,這使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從中受益;二是基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緊密團結起來,推進以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繼續向前發展,讓經濟全球化造福于全球發展尤其是造福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三是共建“一帶一路”為參與共建國家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有利于促進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同時,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直接有利于促進全球減少碳排放,從而有利于更好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四是基于共建“一帶一路”所體現出的開放性、包容性特征,有利于提升發展中國家在促進全球發展過程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而改進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
記者: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推進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發揮了什么作用?
胡必亮: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我國在某些具有獨特優勢的行業和產業方面的經驗成果得以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運用。比如,“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基于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加上中國核電運行經驗的高標準成果。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的“一帶一路”建設核心項目之一,“華龍一號”海外工程卡拉奇核電2號和3號機組項目于2015年正式開工,現已投入商業運營。又如,中國鐵路技術和標準已在肯尼亞的蒙內鐵路、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等得到全面運用。

這是2023年9月30日在印度尼西亞普哇加達拍攝的一列行駛中的雅萬高鐵高速動車組(無人機照片)。雅萬高鐵是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是中印尼兩國高度關注的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是國際上首個由政府主導搭臺、兩國企業合作建設和管理的高鐵項目。圖片來源:新華社
我國已經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朋友圈越來越大
記者:共建“一帶一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高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搭建了實踐平臺、提供了實現路徑。對共建國家來說,這一平臺為何具有吸引力?
胡必亮:10年來,我國已經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朋友圈越來越大。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認為吸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導向性,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直接有利于參與共建各國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互利共贏發展目標,從中獲得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解決一些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比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從而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通過促進經濟發展而減少全球貧困問題,通過民心相通而增進相互理解、維護世界和平等。

這是2023年5月4日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拍攝的卡普恰蓋100兆瓦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這是哈薩克斯坦單體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之一,也是中哈綠色能源合作項目之一。圖片來源:新華社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
記者: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應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胡必亮: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強調,我們愿同各國政黨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這三方面也是我們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發力點。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建“一帶一路”倡導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堅持各方共同參與,實現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秉持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實現各方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
堅守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共建“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行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面的私家小路,不排除、也不針對任何一方;順應國際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尊重各方追求綠色發展的權利,響應各方可持續發展需求,形成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共識;將廉潔作為行穩致遠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始終堅持一切合作在陽光下運行。
努力實現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共建“一帶一路”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規則標準,推動企業在項目建設、運營、采購、招投標等環節執行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標準,以高標準推動各領域合作和項目建設;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這是2023年9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拍攝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無人機照片)。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于2023年1月竣工,這是非洲大陸第一個擁有現代化辦公和實驗條件、設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圖片來源:新華社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為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強勁力量
記者: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未來,應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胡必亮:基于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我認為要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根據形勢的變化,拓展共建“一帶一路”新領域,如健康、數字、創新等新領域;二是要特別重視防范“一帶一路”投資風險,做好風險預警等基礎性工作,有效應對政治風險、經濟風險、金融風險、法律風險等各種風險;三是將共建“一帶一路”與統籌國際國內發展緊密結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這是2023年9月20日拍攝的尼日利亞凱菲路(無人機照片)。尼日利亞凱菲至馬庫爾迪公路改擴建工程一期項目由中國港灣公司承建,于2023年竣工。該工程為當地居民與貨物通行帶來了許多便利,并為當地提供了就業機會、培養了公路建設人才。圖片來源:新華社
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光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各方應攜手同心、行而不輟,不斷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共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為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強勁力量。
中國法治新聞網摘編:亓淦玉 |